为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落实推进“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新医科”建设,加快特色鲜明高水平财经大学建设步伐。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西安财经大学“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西安财经大学创建特色鲜明高水平财经大学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建设总结
(一)主要成绩
1.审核评估成绩优异。2017年4月,中国西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组织专家组对我校开展了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全面评价了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充分肯定了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和鲜明的办学特色,一致认为:西安财经学院的本科教学工作较好地实现了自己的“定位和目标”。
2.专业建设取得新进展。学校抢抓国家实施“双万”建设计划的历史机遇,坚持把“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金融学、会计学、经济统计学、电子商务等4个专业建设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统计学、财政学、法学等14个专业建设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根据社会需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巩固和加强传统优势专业,撤消与停办了与学校办学定位不相适应的政治学与行政学、工业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等3个专业,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布局。
3.课程建设取得新成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不断加强,主渠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落实基于成果导向的教育(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理念,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了能支持毕业要求达成和符合专业认证要求的课程体系。加强了课程体系整体设计,优化了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比例结构,增设了前沿性、综合性和研讨性课程,加强了人文素质等通识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保证了学生培养规格和毕业要求,着力培养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1门线下课程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4门线下课程被陕西省认定为一流本科课程。
4.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以提高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深化教学改革;以“双万”建设计划为引领,提升专业建设整体成效;以教师全要素评价体系为依据,提高教师能力和水平;以学分制改革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以实施实习实训月为契机,构建了“四层次四模块”,四年不断线的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强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载体,提高教育教学现代化水平。
5.教学设施进一步改善。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多渠道筹措经费3500余万元用于本科实践教学条件建设,集中建设了一批基础服务平台、专业实验室,基本建成功能齐全、管理有序、共享利用的实验室体系获批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陕西省实践教育平台、1个陕西省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游泳馆建成并投入使用。
6.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新突破。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高度重视教学成果奖的培育,形成一批教学改革成果。获批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9项,其中重点攻关项目2项;获批省级新工科项目立项1项,获批国家级新农科项目立项1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3部教材获省级优秀教材奖。信息学院与统计学院获批省级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学院建设。
7.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对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总体满意度为97.86%,用人单位认为,学校毕业生能力素质水平能够胜任目前工作岗位的要求,毕业生能力素质结构与社会需求大体契合。我校“艰苦奋斗 自强不息”,“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品牌特色深受用人单位肯定,得到用人单位普遍欢迎和广泛好评。
(二)问题与不足
学校虽然在专业建设与本科教学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比较,与高等教育从数量增长到内涵发展的趋势相比较,与学校中长期的发展目标要求相比较,教育教学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四新”建设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已取得的建设成就与学校发展的要求相比较还有差距;专业结构不尽合理,专业发展还不平衡,“一流专业”建设与建设目标存在不小的差距;高级别、高水平、标志性的教学成果数量偏少,教学研究与改革仍需着力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体系还需进一步健全、规范,教学激励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学生学风建设还需加强,在校本科应届毕业生考研率偏低,就业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
二、“十四五”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三)总体思路
牢固树立本科教育中心地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加强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作为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建设的重要任务。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新秦商人才培养基地。围绕“新文科”建设,努力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遵循“强优、扶特、增需、调弱”的原则,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教学信息化建设力度,推动“互联网+”教育模式改革,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激励学生刻苦读书学习,构造体现立德树人和融入“新文科”建设理念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主要建设目标
1.新一轮审核评估成绩优异,本科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
全面了解评估指标内涵,对照各项评估指标梳理前期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检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一步筑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夯实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核心地位,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上铸就新的价值坐标,实现新的作为,以优异成绩通过新一轮本科教学审核评估。
2.一流专业建设成效明显、专业结构布局更加合理
(1)深入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力争新增2—3个优势特色专业跻身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8个左右在省内外有重要影响的专业进入省级一流专业建设。
(2)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停办3—5个招生报考率和就业率偏低的专业,增设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专业。
(3)积极推进专业认证工作。争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电子商务等专业完成专业认证。
3.一流课程建设成效显著、财经特色得到彰显
(1)落实“课堂革命 陕西行动”,积极参加课堂创新大赛。教师参加大赛获奖6项以上。
(2)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工作。力争新增30门省级及以上课程,其中国家级2—3门。
(3)开展优秀教材建设工作。力争5部教材进入“十四五”省级及以上规划教材;3部教材获省级优秀教材奖。
4.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日臻完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断提升
(1)构建“田野调查 综合实训 智库牵引 协同支撑”的财经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深入践行以社会实践为载体的思政教育模式,做实做好实习实训月实践教学活动。
(2)构建“系级团队—院级工作坊—校级双创基地—产业园”四层次创新教育体系。
(3)积极申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省级奖30项,争取国家级奖项获得突破。深入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
5.教学研究与改革持续深入、教学研究改革成果突出
(1)加强对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的培育,力争获批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15项以上、获批国家级立项3项以上。
(2)加强教学成果的总结与凝练,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4—16项,其中特等奖2项,争取获国家级奖项1项。
6.教学管理监控保障体系得到强化、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1)完善学分标准体系,严格学分质量要求,建立学业预警、淘汰机制。
(2)落实《西安财经大学本科教学任课教师教学工作全要素评价办法(试行)》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工作理念,促进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稳步提升。
7.学习环境风清气正、学生竞争力进一步加强
(1)大力弘扬踏实认真、顽强拼搏、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教育引导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引导学生多读书、深思考、善提问、勤实践。
(2)应届毕业生考研率年均10%以上,就业率不低于85%。
三、“十四五”建设主要任务
(五)加快专业优化调整步伐
1.加大专业建设力度。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修订完善一流专业培育与建设规划,新增2—3个优势特色专业跻身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新增8个左右有重要影响的专业进入省级一流专业建设。在学校统一布署下综合权衡不同专业类下各专业的资源分配,避免无序竞争,集中全力在单点获得突破。
2.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根据学校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社会需求,采取合理布局,整合拓宽,动态调整的思路,采用专业置换的方式,停办3—5个招生报考率和就业率偏低的专业,积极增设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专业,在金融工程、计算金融、金融科技、人工智能、数字新媒体、翻译、社会体育等新专业建设方面取得进展,形成合理的专业布局,增强专业的吸引力与社会知名度。加强招生宣传工作,提高第一志愿录取率。
3.积极开展专业认证评建工作。全面落实OBE教育理念,深入推进专业认证工作,争取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电子商务等专业中有两个专业完成专业认证。结合《新文科建设宣传》的要求,积极开展其余各专业的专业认证准备与认证工作。
(六)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动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商科”“大数据+统计学科”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的财经专业人才,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打造财经、统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与优势。
2.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准确凝练定位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凸显专业培养特色。基于OBE教育理念,结合专业认证要求,加强理论基础,加大相关信息科学类课程的比重,强化实践与创新创业环节,突出财经、统计、管理专业实践技能训练,结合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形成融财经性、学术性、应用性为一体的开放性的人才培养方案。
3.优化调整课程体系。基于OBE教育理念,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新文科”建设需要和人才培养目标,以与专业相关的职业知识技能需要和学生就业能力接轨为导向,建立能支持毕业要求达成和符合专业认证要求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体系整体结构优化、课程类型优化和课程内容优化,保证学生培养规格和毕业要求。健全、完善有关秦商文化与秦商经营管理实践等方面课程,夯实新秦商人才培养的基础。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改进实践教学运行机制,着力推进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提高,引进和开发仿真模拟实训课程。
4.推进开放办学,提高国际化育人水平。加快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新时代人才。新增1—2个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新增1—3个海外实践教学基地、师资研究基地、科研合作平台或交流中心。
(七)全面推进创新示范课程建设计划
1.加强课程建设。建立健全新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课程以及实践教育体系。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打造有情有义、有温度、有爱的课堂。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对标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标准,着力打造30门以上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实施课程思政建设工程,深入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力争建设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3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立1个省级课程思政研究示范中心。
2.加强教材建设与选用。严把政治关、学术关,严格使用“马工程”重点教材。进一步健全完善教材编写、评价、出版制度,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鼓励教师持续更新教育教学内容,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引入课堂、写入教材,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积极申报省级优秀教材和国家级规划教材,力争5门教材进入“十四五”省级及以上规划教材;3部教材获省级优秀教材奖。加强实验教材建设,在每年的校级教材立项中设立实验教材专项。积极开展创新创业课程培训,力争创新创业课程达到45门、创新创业教师达到90人。
3.改革教学方式与手段。鼓励和支持更多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助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借助信息技术,将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打造智慧学习环境,探索实施智能化的精准教育,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智能时代核心竞争力。
4.改革课程考核方式。积极推进课程考核方法改革,加大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生能力的考核,主要评价学生平时学习情况,以督促学生强化学习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贯穿整个课程教学始终。
(八)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践实习环境
1.强化实践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实践育人,有效整合教学资源,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构建“田野调查 综合实训 智库引领 协同支撑财经类应用人才培养”实践育人体系,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做好做实实习实训月,扎实开展实践教学、社会调研、学科竞赛等实践教学活动,深入开展好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习实训月、政府各类第三方评估等社会实践活动。
2.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合理整合现有实验室资源,多元化教学,不断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结合学校特色建立智慧实验室。加强实习、实训和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打造更多“双创”平台,争取国家级“双创”园区,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全面服务。开展教学实践基地库的建设,拓宽和加强校外实践、实习基地建设。
3.加强学科竞赛活动。积极鼓励教师、学生关注主要学科竞赛项目、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力争每年获得国家级奖项30项、省级奖项100项。鼓励支持教师和学生积极申报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效果,力争每年获得训练计划项目立项与大赛奖项100项。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学科竞赛为切入点,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
(九)探讨建立学风建设长效机制
1.开展学风教育活动。大力弘扬踏实认真、顽强拼搏、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教育引导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学生投入学习的时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比例,引导学生多读书、深思考、善提问、勤实践,培养学生自我计划、自我学习、自我检测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加强考风考纪教育。加强考试过程管理,规范考试程序,加大违纪处理力度,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意识。
3.全面提升“第二课堂”育人质量。推行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和“第二课堂”奖励制度。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开发专门课程,组建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的指导作用。
4.全面提升考研率。建立合理考研机制,将考点内容合理分散到平时的课程教学中,在注重知识系统性、完整性的基础上,形成记忆链、知识链的整体,为毕业生的进一步深造提供基础。力争应届毕业生年均考研率达到10%以上。
(十)深化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
1.加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力度。立足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围绕学校教育教学面临的重点、难点或热点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突显学校财经、统计办学特色研究,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力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省级立项15项。
2.加强高水平教学成果的凝练与培育工作。在教学成果“做强、做大、做特”上下功夫,力争获得14—1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其中2项特等奖,争取获得1项国家级奖项。
(十一)完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加强学生学业与学籍管理。进一步健全完善学分制,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建立与学分制改革和弹性学习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完善学分标准体系,严格学分质量要求,建立学业预警、淘汰机制。
2.健全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认真落实《西安财经大学本科教学任课教师教学工作全要素评价办法(试行)》文件精神,将质量意识、质量标准、质量评价、质量管理等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内化为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四、保障措施
(十二)加强党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领导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要求,加强对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领导。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建立以教务处牵头抓总,以各学院(部)为基础,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本科教学管理领导组织体系。建立党委会、校长办公会定期听取研究教学工作制度,学校定期召开全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各级党组织和各单位要把教学质量和为教学工作服务作为评价和衡量本单位工作的重要依据。各学院(部)党政一把手作为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教学质量,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形成“领导重视教学、政策支持教学、经费保障教学、科研促进教学、后勤服务教学、教师热爱教学、人人关心教学”的全员、全方位支持教育教学工作的良好氛围。
(十三)加大教学经费投入
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设立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研究成果奖励、学生学科竞赛等教学专项经费,保证专款专用。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加大智慧教室建设力度,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进一步完善教学和学习条件。
(十四)加强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督导专家组的建设
充分发挥委员会和督导专家组的作用,加强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和咨询,认真研究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及时向学校提出建议,促进学校的教学建设和改革,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
附表:《“十四五”专业建设规划》主要指标
《“十四五”专业建设规划》主要指标
项 目 |
主要指标 |
“十三五”实际数 |
“十四五”规划数 |
办学规模 |
全日制在校生人数(人) |
17149 |
19000左右 |
全日制本科生(人)(含国际合作学生) |
15685 |
17000左右 |
人才培养 |
省级、国家级一流专业(个) |
18(国家级4) |
新增10(国家级2) |
省级、国家级教学名师(人) |
12 |
新增省级3 |
省级、国家级教学平台(个) |
10(国家级1) |
新增10(国家级3) |
省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 |
7 |
新增14(省级特等2、国家级1) |
省级、国家级课程(门) |
42(国家级1) |
新增30左右(国家级2) |
“十四五”规划教材(种) |
|
5 |
创新创业课程(门) |
3 |
45 |
创新创业教师(人) |
|
90左右 |
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奖(项) |
300(国家级130) |
新增500(国家级150) |
陕西省研究生创新成果奖(项) |
34 |
40 |
考研率(年均) |
|
10% |
认证专业(个) |
|
2 |